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理论研究
社会组织公益联盟的定位与功能路径探析——以“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为例
来源:市民政局发布时间:2017-10-28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社会组织数量剧增且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能力有限、资源获取途径缺乏等困境。联盟可以有效解决社会组织“孤军奋战”的局面,具有整合、引领、培育等作用。
    截至2016年底,活跃在苏州市城乡的各类女性社会组织1万多家。在这众多的社会组织中,不少机构在管理和项目运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仅靠机构自身无法很好地解决;且机构缺少话语权,与政府沟通、对话的渠道比较缺乏。因此,由苏州市妇联打造的“吴地芬芳”巾帼公益联盟应运而生。
    二、 社会组织公益联盟的含义与产生背景
    (一) 社会组织公益联盟的概念界定
    社会组织公益联盟又被称为“NGO联盟”“非政府组织联盟”等。国外有学者从 NGO 联盟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角度进行定义:NGO联盟是成员共同贡献资源,接受彼此目标,共同分担环境压力和风险的组织。也有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联盟是非政府组织的联合体,它有明确的超越单个成员组织边界的宗旨和使命、联盟内外的集体行动、常态组织结合的结构和形式。
    (二) 政府购买服务与公益创投
    社会组织公益联盟是在政府购买服务与公益创投等政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016 年,苏州市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的试点方案。目前,江苏省苏州市的9个街道(乡镇)已启动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采取“街道打包、社区落地”的方法,有重点、有步骤地扩大政府购买服务。
    此外,苏州市的公益创投活动也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2014年至 2016 年,苏州市妇联联合苏州市儿童少年基金会、苏州市德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举办了三届妇女儿童家庭公益项目微创投活动以及公益项目创意大赛等活动,三年合计投入经费 145万元,有效促进了妇儿家庭公益活动的开展。
    三、 “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的定位与运作情况
    (一)“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的建立与功能定位
    2016年7月,苏州市妇联在妇女儿童中心成立了“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目前拥有 118 家成员组织,分别活跃在苏州市、县级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层级,是苏州女性社会组织与从事妇女、儿童、家庭社工服务的机构的联合体。
    (二)“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的组织架构与运作模式
    首先,“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有专业委员会。其委员会分为6个专业委员会,服务领域分别为妇女维权、妇女发展、儿童关爱、家庭建设、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包括总干事 1 名、专委会的主任与副主任各 6 名,共13名核心管理人员,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信息发布、活动开展与服务提供。
    其次,“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着重 “党建 + 公益”的品牌建设。2017 年,苏州巾帼公益园党支部、“吴地芬芳”巾帼公益联盟联合启动苏州市妇女儿童家庭党群服务计划,为全市妇女儿童家庭提供 1000 多场公共服务活动。每季遴选 90 场活动,集结成册,不断提升引领全市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妇儿家庭的能力。此外,1 年4 次的“公益伙伴日”与每年 12 月份开展的联盟成员组织招募均为联盟的常规性活动。
    四、“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内外部资源获取路径
    (一) 外部资源链接
    首先,“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借助平台,积极参与公益创投活动,争取政府购买服务的“综合包”,链接更多的政府资源。其次,妇联在孵化培育、政策倡导、媒体宣传、能力提升、项目开发、活动场地等方面为联盟提供资源。其次,“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积极链接企业资源,与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农业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恒丰银行以及市儿少基金会等机构紧密合作。
    (二) 内部“资源库”的建立
    在链接外部资源的同时,“吴地芬芳”苏州巾帼公益联盟的成员组织自荐优质资源,在联盟内部组建“资源库”,互惠合作。“资源库”涵盖人、财、物等多个方面。①人力资源,包括社工、志愿者,以及社工督导、心理咨询师、国学老师等各领域的专家。②服务对象资源,一是潜在服务对象信息的共享,包括定位服务对象所在地、服务对象所需服务内容、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在“社区服务社会化”政策推进过程中,有许多服务落地的街道或社区均可作为挖掘服务对象的优质选区;二是服务对象的转介,在某一组织为其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自身专业服务已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或者服务对象的需求发生变化等情况时,可将此服务对象转介给其他组织。此外,“资源库”还是资金、项目、信息等的集合。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第20卷第14期,出版时间:2017年7月。本文刊载于由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编辑的《广州社会组织研究动态〔2017〕第6期(总第27期)。作者:刘祎蓝,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