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理论研究
经验交流|常州金坛探寻儿童“关爱之家”的“红妈圈粉攻略”
来源:市民政局发布时间:2024-02-28

近年来,常州金坛小红妈爱心社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品质、生态、服务、品牌”四措并举探索河滨社区儿童“关爱之家”“圈粉攻略”,儿童关爱实践成为河滨社区最温暖、最耀眼的民生行动。“五彩童行爱润青禾”关爱行动被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优秀案例、江苏省社会组织协同社会治理优秀案例。


坚持目标导向,以严格内控品质圈粉

一是强化师资力量。依托社区儿童“关爱之家”+青少年课外辅导站打造社区未成年人共育平台,小红妈爱心社配备3名专职社工入驻。社工普遍具备教师资格证和社工证,具备青少年教育专业技能,能授课讲解,有职业亲和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与欢迎。小红妈爱心社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一步挖掘现有师资潜力,搞好师资培训,并聘请专家、社工督导、辅导员专业指导,提高社工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二是强化组织管理。成立活动部,设立活动专员,负责活动的策划设计。方案由社工、社长、督导三层把关,经儿童议事群讨论,70%以上的人赞成方可实施。针对每场活动,小红妈爱心社都会要求细化活动方案,做好推文发布;活动前,要求社工认真备课,确保活动的系统性、连贯性;活动中,要求社工严格流程,主持、授课、摄影、报道等环节对标定人,有效执行;活动后,对社工的活动情况进行督导考核,结合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按季度兑现绩效奖惩。


坚持资源导向,以社群融合生态圈粉

一是建立共建机制。联合河海大学、河滨小学、实验小学,探索资源“联享”、工作“联办”、公益“联做”、课程“联建”的“四联”共建模式,通过开办一个托管班、开设一期夏令营、提供一次暖心帮、开设一堂实践课的“四个一”形式,家、校、社携手打造青少年共育圈。二是建立共建队伍。联合成立“敬老爱幼”“保护环境”“安全出行”等五类志愿者队伍,梳理形成长(短)期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卡,广泛开展志愿活动,鼓励青少年争当“安全出行、敬老爱幼、保护环境、言行有礼、勤俭节约”五好少年。三是拓展共建形式。成立河滨社区“小红妈”儿童议事会,梳理青少年兴趣达人名录,引导青少年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目前形成活动群12个,活动成员1000余名。从中聘选儿童“关爱之家”小主任、小委员18名,为社区青少年提供节假伴读服务。实施“小小楼道长”城市微治理行动,组建小小楼道长队伍,在小红妈的带领下,小小居民开展五乱治理、烟头捡拾等活动,用心打扮公共的“家”。该项目被评为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标兵项目。





坚持需为导向,以精细施治服务圈粉

一是注重服务需求。为每一位小朋友建立共同的成长档案,根据儿童成长发展特点及发展需要,以青少年生命安全、自身成长、未成年人保护及社会实践等主题为立足点,提供心理健康、学业辅导服务、社交技能培养服务、资源整合服务、家庭关注服务、社会实践等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注重激励反馈。社工根据不同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建立合适的激励制度。如3-6岁儿童的“小红花制度”,6-12岁儿童的“奖励卡制度”,12-18岁儿童的“荣誉制度”等。注重向家长反馈服务结果,除了对服务进行总结外,对每位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并引导家长在家中给予孩子赞美与鼓励。三是注重结课反思。社工复盘整个活动过程,强化习得内容,助力下阶段成长。同时向家长及相关方展示服务效果,通过视频、PPT进行回顾总结、总结表彰、汇报演出、主题比赛、心得分享等,让青少年有收获、家长有感触、相关方有赞扬。


坚持成果导向,以五彩育人品牌圈粉

按照“五彩丝带”格局丰富赋能场景,精心规划绘本阅读区、亲子交流区、作品展示区等特色功能区,打造儿童活动聚集点和亲子共享空间,引导儿童在课外实践中回归社区。一是红丝带思想育人。每月开展“青春不孤读”“我为乡村孩子读本书”活动,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二是蓝丝带健康育人。“健康小药箱”入户关爱活动加强对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现场模拟安全教育课程唤起广大青少年对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电三防安全知识的重视。三是绿丝带实践育人。“小小楼道长”城市微治理行动通过五乱治理、烟头捡拾等,用心打扮公共的“家”,被评为常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标兵项目。四是黄丝带帮扶育人。实施“微心圆梦”行动,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理发缝补、入户照护等爱心便民服务,帮助亲子家庭解决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五是粉丝带家庭育人。合作共建社区家长学校,引领亲子家庭重视家庭教育。如困境儿童小阳阳先天性耳聋,社工与其家长合作,进行个体辅导,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提供家庭支持和心理教育,帮助他渡过情绪困境。




作者:潘明志 沈灿军

返回顶部